为深入贯彻中央纪委机关等七部委《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监督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校园餐”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部署,提升全区学校食堂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建设目标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校园食品安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和加强膳食经费管理有关要求,以脱贫攻坚和钉钉子精神持续深化“校园餐”专项整治,消除“中梗阻”,全力抓“根治”,确保“长久立”,高质量建成“四化”学校食堂,实现“八个100%”目标(即“三防”设施设备配备率100%,陪餐制度落实率100%,从业人员培训率100%,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覆盖率100%,师生家长投诉办结率100%,责任督学每月进校开展“校园餐”专项督导覆盖率100%,“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100%,教育、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信息互联互通率100%)。积极推进学校大宗食材集中采购和数字监管平台建设,持续加大经费投入,提升条件保障水平。强化应急处置,确保不发生校园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和“校园餐”舆情事件。
二、工作重点
(一)整治建设不标准问题。着力纠治食堂场所流程布局不合理、食堂设施设备配备不齐全、病媒生物防制不到位、复用餐饮具清洗消毒不规范、“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不达标等问题。盯紧食堂功能分区设置不合理,设施设备配备不符合要求等问题。紧盯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视频清晰度达标率、重点点位全流程覆盖率、视频信息联网率、学生就餐公共区域显示屏幕设置率不达标等问题。
(二)整治运营不公开问题。着力纠治大宗食材采购管理不规范、食堂承包经营行为管理不规范、校外供餐单位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盯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对外承包经营,合同到期后没有收回自主经营。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违规对外承包。盯紧承包或委托经营合同期限超过三年,未落实一年一签,未经考核评议合格续签。盯紧经营或供餐企业无食品经营许可或集体用餐配送资质。盯紧承包方分包转包,商业化承包经营。学校食堂简单外包、以包代管、一包了之。盯紧应招标的项目未履行招标程序,将应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方式规避招标。虚假招标投标,违规确定校外配餐企业。擅自提高采购标准,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后拒不签订采购合同。
(三)整治管理不规范问题。着力纠治进货查验制度不落实、膳食经费管理不规范、人员培训教育警示不到位、应急处置不及时等问题。盯紧未落实大宗食品公开招标、集中定点采购制度。未与固定供货者签订供货协议,服务期限超过一年,未落实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制度,未落实食材验收及库存盘点制度。紧盯学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单位食品食材采购、配送、贮存、加工、供餐等方面不规范、不安全、不卫生,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进货查验、食品留样等制度不严格,以及质量把控不合规、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不当、餐饮具清洗消毒不到位、病媒生物防制不力等问题。盯紧虚列支出、违规白条入账、未单独建立食堂财务账、未独立核算、应设未设银行账户、坐收坐支等。
(四)整治监督不常态问题。着力纠治陪餐制度落实不严格、外部监督不到位、举报奖励制度作用发挥不够、明查暗访走过场等问题。盯紧校长负责制、陪餐制度、集中用餐岗位责任制度等执行不严。紧盯学校末端落实不到位,未配备专(兼)职食堂安全员,食堂安全员履职不到位,“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落实不严格等问题。
三、工作措施
(一)对标对表整改提升。各学校要对照《复兴区学校食堂“四化”建设工作标准》要求进行全面自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制定“一校一案”整改方案,结合改造难易程度,分类分步骤尽快整改达标。要落实学校食堂“四化”建设安全包联机制,对各学校食堂“四化”建设进行逐校分析研判,对存在问题较多、困难较大的重点督促检查,提升学校食品安全保障能力。
(二)部门配合协调发力。区教体局联合市场监管局、卫健局、公安局、财政局等部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围绕责任落实、资金管理使用、食品安全管理、配餐运营管理、食堂招标投标等方面工作开展专项治理。成立联合工作组,定期明查暗访学校食堂“四化”建设工作,确保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落实落细。
(三)风险分级管控监管。根据《关于深化“校园餐”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开展中小学校食堂风险等级评估工作的通知》,对照《中小学校食堂风险隐患排查清单》,对全区中小学(不含幼儿园)进行全覆盖、大起底摸排,对照清单内容逐条逐项梳理排查,根据风险隐患类型、级别、数量等排查结果综合赋分,进行风险等级评估,划分 A、B、C 三个风险等级,其中,A 级为低风险食堂,占全区中小学食堂总数的10%。B 级为中风险食堂,占全区中小学食堂总数的 60%。C 级为高风险食堂,C 级食堂占比不低于全区中小学食堂总数的 30%。风险等级评估完成后,省级层面重点检查C级食堂,市、区重点检查 B、C 级食堂,对 A 级食堂不定期抽检,分类施策,分层检查,精准发力、补齐短板、整体提升。
(四)持续开展督导检查。区教体局通过局领导包联督导检查、专项检查、暗查暗访等多种形式,以偏远乡村学校、寄宿制学校、民办学校为重点,不定期、不间断开展学校食堂“四化”建设督导建设,对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解决途径和办法。
(五)探索统一集中采购。建立集中采购机制,6月底前,对全区学校大宗食材进行统一招标和采购。进一步完善学校食堂大宗食材供应商资质评审制度,建立供应商不良记录清单,实现食材采购从下单到供应商接单、配送、验收,到学校付款全流程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确保降本、提质、增效。
(六)加强智慧监管水平。坚持常态化网络巡查,利用“校园餐”数字化全流程监管平台,每天至少网上抽查3所学校食堂,抽查学校食堂“四化”建设进度,及时督办整改发现的问题。
(七)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强化审计监督,严格落实《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校园餐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方案》,区教体局每年抽取全区中小学总数的30%开展内部审计,6月底完成第一轮审计,三年完成审计全覆盖,确保膳食经费合理使用。
(八)健全完善机制。认真落实中纪委《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和教育部《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健全校长、家长“双陪餐”机制,健全校园食品安全举报奖励机制,建立健全“校园餐”管理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校园家长膳食监督委员会作用,每学期至少开展1次满意度测评;要通过走访座谈、电话回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家长对学校食堂“四化”建设意见建议,扩大社会参与度。
四、实施步骤
从2025年5月至12月底前,利用8个月时间,紧紧围绕学校食堂标准化建设、公开化运营、规范化管理、常态化监督的“四化”目标,紧盯责任落实、经营管理、资金使用、安全卫生等关键环节,构建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安全“全链条”责任体系和“全覆盖”监督格局。
(一)动员部署阶段(4月中旬前)。制定《复兴区学校食堂“四化”建设工作方案》,召开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对全区学校食堂进行建设底数摸排和风险等级评估。
(二)全面建设阶段(5月中旬至10月底)。坚持部门协同、齐抓共管,按照方案要求,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定期进行工作调度,综合采取专项调研、明查暗访、交叉互查等方式,确保高质量完成学校食堂“四化”建设目标任务。
(三)巩固提升阶段(11月至12月底前)。对全区学校食堂“四化”建设工作进行认真梳理总结,针对发现问题,深入分析根源,举一反三,查漏补缺,固化经验做法,完善制度机制,坚决杜绝“校园餐”问题发生。
五、工作要求
各学校强化主体责任,特别是校长第一责任人责任,每学期陪好开学第一餐,至少研究部署1次“校园餐”工作,至少在食堂召开1次现场办公会,督促学校食堂或校外供餐单位健全各类管理制度。对落实校园食品安全责任不力、履行监管职责不力、推进学校食堂“四化”建设工作不力的学校和责任人,视情采取督办、约谈、通报等措施,情节严重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