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走进复兴->走进复兴

概况信息

发布时间:2025-05-27  来源: 河北省纪委监委网站

  复兴区位于河北省南部,邯郸市中心城区西部,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6°56′36°66′、东经114°41′114°47′之间。19599月,毛泽东主席视察邯郸时指出邯郸是要复兴的,复兴区因此而得名。此后,邯郸市的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在京广铁路以西建成了以钢铁、化工为主的工业区,并修建了复兴路,198010月,复兴区与丛台区、邯山区同时建立,为邯郸市市区的一部分。

  截至2024年,复兴区行政总面积249平方公里,实际管辖面积137平方公里(林坦镇、南城乡为冀南新区所托管,托管面积112平方公里)。下辖1个镇(户村镇)、2个乡(彭家寨乡、康庄乡)、8个街道办事处(铁路大院街道办事处、庞村街道办事处、百家村街道办事处、胜利桥街道办事处、化林路街道办事处、石化街道办事处、西苑街道办事处、二六七二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共有71个社区、41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2万人。

  2024年,复兴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30.52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35万元,增长42.9%;第二产业增加值109.38亿元,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7亿元,增长6.3%;三次产业比例为0.2947.4552.2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9.2亿元,增长1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8.08亿元,增长5.1%;出口总值15亿元,增长13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234元、24082元,分别增长4.4%6.2%

  文化底蕴深厚。复兴区的每一寸土地都彰显着邯郸厚重的文化历史。这里散落着悠久的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的历史遗迹,点缀着东汉定国禅寺、元代圣井岗龙神庙等古老建筑,文物保护点上百处。涧沟遗址是邯郸史上史前文化的源头之一,素有先有涧沟村、后有邯郸城之说,是邯郸最具规模的考古文化和人类遗存,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赵王城遗址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赵国都城遗址,承载着开拓进取、竞争图强、兼收并蓄、改革创新的赵文化。历史烟消云散,文化魅力永恒,源远流长的历史精神和时代精神完美融入了复兴大地,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交通优势明显。邯郸位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处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中原经济城市群两大国家战略的结合点,是京津冀联动中原经济区的区域中心城市、环渤海辐射中西部的重要门户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承接地。就复兴区而言,京广、邯长铁路穿境而过;青兰高速、绕城高速、107国道、309国道、邯武快速路等多条干线道路交汇成网,拥有邯郸西、户村、史村三个高速口;紧邻邯郸火车站,距离河北省吞吐量第二位的民航机场——邯郸机场以及邯郸高铁东站均在10公里以内,形成了独有的铁路交叉、国道交汇、高速纵横、航空港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优势。

  自然禀赋优越。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接壤的浅山丘陵区,山水林田湖草俱全。拥有九库、三河、两渠、二十五塘坝及众多泉眼。作为邯郸市邯西生态区建设的核心区域,经过持续开展的生态治理与修复,林木覆盖率由2016年的21%大幅提升到现在的52.1%,是第六届河北省旅发大会、第五届邯郸市旅发大会承办地之一。

  产业结构多样。工业基础雄厚,作为传统工业区,经济发达、驻区企业众多,工业企业达500余家,依托邯钢等企业形成了以冶金、建材、环保、装备制造等行业为主要的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拥有规划用地总面积582.33公顷的复兴经济开发区(省级),帕克轨道交通、韶液高端装备制造、河冶数智化装备制造等钢后延伸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正在加快聚集,海尔智慧物流等现代物流项目正在不断壮大规模;复兴经济开发区获评全国首批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全省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小微产业园获评河北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农文体旅融合发展逐渐成为复兴区近年来新名片,精心打造的沁河郊野公园、康湖生态文明示范区等,已成为市民假日休闲的打卡地;复兴区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入选水利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幸福河湖建设典型案例;园博园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并通过4A级景观质量评审;连续举办三届春游复兴、运动全城农文体旅融合发展系列活动,都市休闲、特色民宿、观光采摘、餐饮露营、文化体育等产业逐渐引领乡村产业蓬勃发展。成功代表邯郸市承办第三届全国曲艺木偶皮影优秀作品展演、2024年全国和美乡村健康跑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复兴农文体旅融合发展品牌影响力。

  同时,以北环汽贸城、华北汽车城为支撑的汽车销售及后市场已具规模,连续每年举办汽车消费节,影响力覆盖全市及周边城市;以复兴新经济产业园等商贸楼宇、总部经济、电子商务为主的商贸服务业正在快速兴起;钢花风情街、馨食尚不夜城和大乘美食街等已逐步打亮主城区西部特色街区名片;全区市场主体保持了年均10%的增速发展。

  发展潜力巨大。复兴区第十次党代会上确立了现代化生态新城建设目标,提出生态立本、产业筑基、创新赋能、文化铸魂的发展战略,以及一带支撑、两核驱动、三新共生、四城同建的发展格局和实现路径。区委十届九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继续推进钢后延伸及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汽贸、现代物流、新经济、生态文旅康养等五大产业的基础上,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进一步明确产业主攻方向,打造材料级钢铁产业、高附加值的轨道交通产业、独具竞争力的净水家电产业、独树一帜的新材料产业、多元融合的文旅产业、场景多样的汽贸产业、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产业、开放共享的电子信息和数据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复兴区正在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区向现代化生态新城的华丽转身。

  荣誉硕果累累。先后获评全国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第四批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城市实践基地、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中国美丽乡村示范村、中国最美乡村、全国百佳旅游目的地、全国基础教育领域实践创新典型案例、2023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024年度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第三届全国曲艺木偶皮影优秀作品展演优秀组织单位、全国法律援助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河北省人居环境进步奖、河北省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河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河北省美丽休闲乡村等荣誉称号。